四川在古代为蜀国,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释:“蜀是葵中蚕”,即蜀是一种野蚕。一片山地因多生野蚕而被称为蜀山,居住在蜀山的部落因此而得名蜀山氏。据清代汉学家段玉裁所著《荣县志》记载“蜀以蚕为胜,故蜀曰蚕丛,蜀亦蚕也。”因此蜀与绣之间原本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蜀绣的起源及发展史
蜀绣起源于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川西平原,尤其成都繁华富丽,生活享受,而能有所工。《隋书•▏地理志》称“成都人多工巧,绫锦雕缕之妙,殆牟于上国”。说明蜀绣在当时的规模就已经很大。
蜀绣随着蜀地丝织业的发达而发展起来,汉代少府属官的东织室、西织室,就是专门为皇室加工高级刺绣品而成立的。至两晋时期,蜀绣已经成为蜀地特产。
蜀绣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分布在成都平原,世代相传。随着我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四川出现刺绣手工作坊,至清朝中叶以后逐渐形成行业,尤以成都九龙巷,科甲巷一带的蜀绣最为著名。
蜀绣的发展过程中,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时有创新,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运针方法和刺绣技艺,绣品造型和做工也有了新发展。
大师们用不同色彩的丝线,根据图稿内容选用不同的针法,造就了鲤鱼绣,熊猫绣,花鸟绣,人物绣的独特表现技法。双面彩绣是蜀绣中难度最大的,要技术和悟性很好的绣工才能胜任,绣制时两枚钢针上下同时穿针走线,而且这两根针的方向顺序,力度等都不能有丝毫差错,同时还要在心中暗记上下针的针数,一针都不能随意变动,这样才能秀出自然天成,精美绝伦的效果。
蜀绣的技术特点及刺绣针法
蜀绣以本地织造的绸、缎、娟、纱等为面料,用各色丝线绣制,蜀绣的技术特点是用线工整流畅,设色典雅清秀、针法严谨细腻,画面逼真精美。刺绣过程中掺色柔和、车拧自如、劲气生动、虚实得体,完成的作品片线光亮,针脚平齐,造型多变。
所谓“车”是指刺绣的关键部位,如动物的眼睛,一朵花的花瓣等处,由中心起针,逐渐向四周扩散。所谓“拧”则是运用长短不同的针脚,从刺绣形象的外围逐渐向内添针或减针。这种独特的绣工使绣品有张有弛,疏密得体,因而蜀绣多有水墨写意画格调的一气呵成,气韵连贯的艺术效果。蜀绣根据绣物的需要,设置程序,配色,用线各不相同。
蜀绣用针工整,平齐光亮,思路清楚,不加代笔,其花纹边缘的针脚像刀切般平整,蜀绣绣法灵活,丰富多变的针法是蜀绣之精髓。蜀绣针法多而细腻,据统计针法有12大类,122种,常用的有30多种。如五彩缤飞的衣锦纹满绣,绣画合一的线条绣,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纱针、点针,覆盖针等,都是十分独特的技法。
斜滚针是蜀绣最基本的针法之一,两线紧靠,形成条纹,适宜表现花藤、花杆,叶筋、水波、松针、勾云等,蜀绣中的晕针是一种适应性极强,并在近代使用最为普遍的针法,也是区分蜀绣与其他刺绣流派的主要标志之一。蜀绣常用晕针来表现色彩的浓淡晕染效果,体现绣物的质感,光、色、形,把物象绣得惟妙惟肖。如鲤鱼的灵动,金丝猴的敏捷,花鸟的多姿,熊猫的憨态等,都能表现出光洁,粗细,软硬,松散等不同的质感。
近年来,蜀绣又在晕针上施加辅助针,使其表现力加强,既长于刺绣花鸟,虫鱼等细腻秀美的工笔画面,又善于表现气势磅礴的山水图景,刻画人物形象也逼真传神,各种针法交错使用,变化多端。或粗细相间,或虚实结合,阴阳远近表现无疑,由于针法的使用和配合有各自的习惯,蜀绣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并各具特色。
蜀绣图案取材多吉庆寓意,由艺人们根据民间吉庆词句和流行式样自行描绘
一般是取寓意或谐音来表达喜庆的美好愿望,如表示爱情的鸳鸯戏水,表示富贵的凤凰牡丹,表示家庭和睦,人丁兴旺的五子登科,表示长寿的松柏,仙鹤等等。
在以人物为题材的蜀绣彩帐中,从福禄寿三星、百子图一类的寓意性题材外,还取材戏曲和民间流行的传奇故事,如郭子仪拜寿,西游记故事的等。
芙蓉锦鲤图采用了晕针,纱针,点针,覆盖针等几十种不同的针法,绣出了32条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鲤鱼,前呼后应,栩栩如生。为了表现鱼的远近虚实和光线的波动,使用了不同色阶的同色丝线达18种之多,一根丝线分得细如发丝,虚针刺绣,使远近的鱼形若隐若现。整个绣面虽然看不到半丝水纹,但是在一片空旷中巧妙的表现出鲤鱼在水里嬉戏的无限情趣。
蜀地妇女继承和推动了蜀绣的发展
蜀绣来自民间,多出自民间妇女之手,有浓厚的质朴和喜庆气息,常用于花帽,枕头、兜肚、围兜、围腰、荷包、香包,花鞋,鞋带等装饰。绣品有的与喜庆活动和岁时风俗有关,有的与男女恋情有关。
所选用的题材还体现着约定俗成的寓意和象征性,如鸳鸯并蒂莲寓意爱情婚姻美满,如磐、鱼象征吉庆,生活富裕,如蝙蝠、寿字象征人生美好,健康长寿等等。
蜀绣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提供丰富的实用价值,也为妇女的精神生活展开了一片天地。通过绣品不仅能看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术水平,还能感受到他们真挚的内心表白。闺阁少女把精心设计的图案绣在嫁妆衣物上,寄托对美的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尤其是作为定情信物的荷包,更是千针万线,极尽精巧。
蜀绣绣品经世代相传,不断完善,由单面绣发展成双面绣、立体绣、三异绣、双面异型绣等产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以其独特的技法和富于浓郁地方特色的图案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