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网 - 艺术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40多年,六安这位女子把泥巴玩成了艺术品……
7.biz | 商业搜索

40多年,六安这位女子把泥巴玩成了艺术品……

信息来源:vvvyyy.com   时间: 2021-11-09  浏览次数:13

  宁死不屈的革命战士

  逆行抗疫的医护工作者

  赞颂的是时代精神

  反腐倡廉、光盘行动

  宣扬的是主流价值观

  耕作的汉子

  做手工活的大姐

  嬉闹的孩童

  流露的是淳朴与温情

“紧跟时代主旋律,做出让老百姓一眼就能看明白且有共鸣的作品,就是我的艺术追求。”在省级非遗临淮泥塑传承人田孝琴的手中,黏土被赋予了生命力,乡土气息与艺术价值并存,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选择

  接过泥塑的“接力棒”

  今年54岁的田孝琴生长在霍邱县淮河沿岸的一户农家,受其爷爷泥塑艺人田辉柏的影响,淮河南岸特有的粘合力强的泥巴成为了她最喜爱的“玩具”。

  “小时候就跟跟着爷爷后面看,看多了,自己手痒痒去尝试捏一些简单的农具、果蔬、动物。在捏的时候,觉得自己还算有些天赋,最起码,我能静下来,沉得住气反复调整。”田孝琴告诉记者,“那时候就觉得好玩,从未想过将其作为长大后的职业。”

  1985年,田孝琴已是一名高中生,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她开始思考未来的路。“我的成绩肯定是考不上大学的,必须要早点谋划以后的人生。思前想后,我决定尝试从爷爷的手中接过泥塑的‘接力棒’。”

  为了打好底子,田孝琴花费了一年时间,先后前往当时的霍邱县文化馆和六安师专系统地学习了国画、素描,掌握了扎实的美术知识。

  回到老家后,田孝琴开了一家小卖铺,过起了白天卖百货,晚上钻研泥塑的日子。

  困境

  被迫放弃

  “那时候劲头大,一天就能做一个简单的小作品,这些练手的作品我全都送给了街坊们。”回忆起当年,田孝琴很是感慨,“慢慢地,我的技术长进了,名气也有了一些,终于有客人慕名上门要买我的泥塑了。”

  有一次,一位客人专门从外地去找田孝琴,让她做一尊小佛像,交货时,客人很满意,付给了田孝琴80元。“八几年的80元可太值钱了,我非常激动,觉得自己选择做泥塑没选错。”

  然而让田孝琴没想到的是,她的生意在往后多年却一直不温不火,甚至逼得她不得不暂离了她喜爱的泥塑。

  “十几年前,我的泥塑始终卖不出去,面对在上学的两个孩子,我的压力很大。”最终,田孝琴不得不暂时放弃了泥塑,转而找了一家私企做餐厅经理。

  田孝琴踏实肯干、不怕吃苦,短短2年便做出了不错的成绩,自己的经济压力也解决了。企业领导十分欣赏她,要提拔她当办公室主任。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心爱的泥塑太久太久。田孝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企业辞职,回归泥塑。“再拼一下,不然我会后悔。”

  坚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1年对于田孝琴来说是一个转折点,那一年,在县文化局的鼓励下,她代表霍邱县参加在省博物馆举办的安徽省第一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作品《农家乐》获得三等奖。

  “一下子,我就在全省范围内有了些知名度,许多客户慕名而来。”田孝琴告诉记者,“2012年,在市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又带着我的泥塑作品去黄山参加了国家旅游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六届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也收获了不少关注。”

  终于,田孝琴的泥塑打开了市场,她的收入从此有了保障。她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感谢自己多年的坚持。”

  近年来,田孝琴和她的临淮泥塑绝技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相关大赛中获得奖,多次受邀参加潍坊、南京、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全国各地旅游精品展,并被授予“中国安徽旅游必购商品(安徽特色旅游商品)”“中国安徽旅游特色商品”称号。

  2019年,田孝琴及其工作室喜获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评定的“2019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及临淮泥塑非遗传习基地”荣誉称号。

  传承

  愿倾囊相授

  田孝琴有两个“关门弟子”,她的女儿和侄女,如今都是专业的泥塑教师,但田孝琴仍觉得,不够。在谈到非遗传承时,田孝琴坦言现在愿意做泥塑的人越来越少,原因主要是泥塑技艺缺乏市场,日常收入较低。

  田孝琴一方面通过自身对外宣传非遗技艺,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培养青少年的兴趣,来传承淮河泥塑。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非遗进校园活动不断推进,从幼儿园到老年大学,田孝琴收获了一批年龄跨度极大的“徒弟”,“希望这其中有人能够被激发出兴趣,真正走上泥塑的道路。”

  展望

  传承创新淮河文化

  2020年以来,霍邱县政府决定在临淮岗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造面积6000平方米的淮河文化园,不仅是博物馆,更是研学基地。内设淮河农耕民俗馆、临淮泥塑艺术馆和柳编文化博物馆,突出展示和体验功能,让游客和学生们了解博大精深的淮河文化,探究柳编、泥塑制作的工艺流程,感受淮河水利农耕的无尽魅力。

  其中,临淮泥塑艺术馆将于今年5月正式开馆。馆内收藏了田孝琴多年来的诸多精品之作,还设有体验互动区。

  “真的要感谢政府,对我们传统手艺人的支持这么大。”田孝琴说,“希望我的作品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传承创新淮河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教育子孙后代。”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艺术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