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上午,“糖艺塑瑰宝? 匠心守传承”—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非遗艺术品入藏仪式在武汉博物馆隆重举行。

湖北省非遗传承人常福曾在入藏仪式上致辞
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常福曾技能大师工作室)现场捐赠“糖塑瑰宝”艺术品共三件,包括《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江汉揽胜六方走马宫灯》《商凤纹方罍》,武汉博物馆将永久收藏。每一件精美的糖艺作品都倾注了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楚糖”技艺团队大量的心血。



武汉博物馆副馆长邓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常福曾大师他们整个团队把巧克力和翻糖复刻成我们的三件文物,这个过程我觉得就是一个活态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传承。常规的博物馆原来可能主要是关注在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这方面比较多,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就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它是紧密结合的。所以我们也就是希望能够探索一个新的这个道路和途径,把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多的传承下去。”

武汉博物馆副馆长邓琰为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校长查筠、湖北省非遗传承人常福曾颁发入藏证书
为配合2021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的主题,武汉博物馆与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常福曾技能大师工作室跨界合作开展的“糖艺塑瑰宝,匠心守传承”系列活动已历时三个月。常福曾是中国烹饪大师,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该系列活动以“国潮手艺”直播、“糖塑瑰宝”纪录片展播、楚糖“非遗”技艺展示、现场公众体验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公众展示“青铜之美”“陶瓷之韵”“丹青之妙”,将历史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技艺与当代糖艺的创新技法相结合,真实记录糖艺大师复刻文物的全过程,多元展现糖塑瑰宝的精湛工艺,以工匠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湖北省非遗传承人常福曾接受媒体采访
湖北省非遗传承人常福曾接受我们采访时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年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用我们传统的手艺把一些新型的食材例如:巧克力、翻糖等等,更好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从而使我们的手艺做得更好更极致,也把我们文化的传承做得更好。同时,武汉博物馆有合适的条件去保存这些艺术品,所以我们就选择把这些艺术品入藏武汉博物馆,希望它能够永久的保存。”

“楚糖”技艺团队现场制作绿豆糕
6月9日当天,为配合“文化遗产日”主题,常福曾大师率“楚糖”技艺团队现场展示非遗技艺,制作以武汉博物馆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端午节绿豆糕。端午节是首个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传统佳节,武博以独具特色的非遗展示方式,活化传承珍贵的文化遗产。常福曾“楚糖”技能团队精心设计了一组别出心裁的端午系列绿豆糕,选取武汉博物馆馆藏瓷器、鼻烟壶、书画等艺术瑰宝上的“梅兰竹菊”“祥云”“如意”“螭”“龙”等吉祥纹饰为创作元素,其中以“汉 白玉蝉”、“清 套料红利图鼻烟壶”为蓝本创作的绿豆糕最为清新脱俗,“舌尖上的瑰宝”让众人惊叹,极具巧思的“非遗美食”实在不忍食之。

绿豆糕成品展示
仪式最后,幸运的观众收到了特殊的端午节福利。一位观众与我们分享说:“这一次‘糖艺塑瑰宝 匠心守传承’的艺术品入藏活动让我觉得十分震撼,现场制作的绿豆糕也十分美味。‘楚糖’技艺团队经过三个月之久才能做出这样一个精美的艺术品,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也正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匠心’的体现。我觉得作为当代的年轻人,也要秉承这种文化自信的信念,将我们的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采访撰文:李琪?
通讯员:裴少菲 丁燕
新媒体编辑:蔡典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