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9日讯?每年麦收时节,德州市麦秸画工艺非遗传承人刘成峰都会在麦地里挑选合适的秸秆,这些秸秆在他眼里极其珍贵。挑选麦秆是制作麦秆画的第一道工序,一幅完整的麦秸画作品,还需要经历熏、蒸、漂、刮、烙及描、绘、编、剪、刻等近20道工序。

在刘成峰制作麦秸画的房间里,一幅幅麦秸画不仅构图饱满、色泽鲜亮,而且每个小细节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像这幅老虎图,要塑造毛发的层次感,每根麦秆最少要剪60至80刀,需要多年的积累才能达到这种精细程度。”德州市麦秸画工艺非遗传承人刘成峰介绍说。

麦秸画的制作融合了国画、版画、剪纸等多项工艺,对立体感和层次感格外讲究,除了剪刀上的功夫,麦秸画对烙烫也有严格的要求。“力度、温度都需要掌握好,越是细小的地方烙烫的时候,用笔、线条粗细都要格外注意。”刘成峰说到。
刘成峰在1994年开始接触麦秸画,凭借着对麦秸画的执着追求,他不断改进制作工艺,无论是风景画、人物肖像,还是各种动物形象,都力求完美展现作品的神韵。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麦秸画他还开起了直播,一幅幅表现力细腻的作品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这幅《五牛图》今年卖的比较多,画里饱含着一些美好的愿望和期盼,再加上今年正好是牛年,比较适合今年的卖点。”刘成峰介绍说。


作为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成峰潜心创作的同时,也十分关注麦秆画的技艺传承。由于麦秆画创作费时、手工艺要求高、回报相对少,面临着招不到人的窘境。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也将开办工作室,辅导更多热爱这一行的人创作麦秆画,慢慢将这份手艺推向大众的视野。刘成峰告诉记者,这个手艺不仅要留下来,还要传承好,对他来说这既是一种义务,又是一种使命。
闪电新闻记者 周树茂 郑秀程 实习生 王怡晨 德州台 刘芝阳 临邑融媒 李振?德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