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清凉梦境,是玻璃器物赋予的。
一身剔透玉骨,空灵净透、有色如寒冰。
它易碎却也永恒,静伫至此,仿佛把一汪清澈湖水凝固。
光照来时,似有水影斑驳,得出奇幻好看的轨迹。

2000多年前,玻璃就在中国文明里熠熠生辉,有“琉璃”、“水玉”的美名。
后宋人唤它“玻璃”,意为净心明性,并将它升华为一种清透无暇的人格。
修身比性,煮茶会友、雅室陈设中必不可少。

▲佛教圣物《药师经》曰:“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
可惜西方工业玻璃大行其道,只求方平扁正,我们对玻璃器物的印象早已模糊。
2000多年后,中国玻璃艺术家王沁,意识到玻璃的无限可能:
“玻璃本身有自己的语言和轨迹,会走向无限的可能,有种自然的生命力。”
于是他和玻心璃语团队,就顺着玻璃制作时的自然变化,于剔透中造出一个境。

这是异类,却也是全新的美,每一件作品背后的哲思灵感足令人惊叹。
如这套「啜雨杯」,演绎一场烟雨雾起,到滂沱大雨的心境。

这「晴丝」壶,提梁似在清风中律动。
还有四时轮转,荣枯有时的「四季杯组」。
它们是器,是境,也是禅。

在这些透明的世界里,美变成了另一种可能。

将剔透玻璃做成艺术品,自古有之。
从越王勾践剑上的蓝色玻璃珠,到唐代法门寺地宫下的玻璃茶盏,再到《西游记》中让沙僧被贬下凡的琉璃盏……
或虚或实的故事背后,都在歌颂它的美。
清代,康熙清宫造办处更正式设立琉璃厂,倾朝廷之力精心打造玻璃器皿和艺术品。
玻璃从此更比肩青铜器,尊贵异常。《红楼梦》的室内陈设:“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盒”。
2019年香港苏富比,以玻璃为胎的清乾隆料胎黄地画珐琅凤舞牡丹包袱瓶,拍出2.07亿!
但细心的你会发现,即使是玻璃工艺达到了巅峰的清代,玻璃艺术品,还是基于瓷器的审美套路,总归少了点玻璃本身的剔透。

到了近代,中国玻璃更偏向生产实际工业型产品,出众、好看的玻璃艺术品市面少有。
所以当玻心璃语团队品牌,造出眼前这批玻璃茶器时。
中国文人,从此有了不一样的精神容器。

剔透玲珑、千遍幻化,一盏造一意境,可供逍遥游心。
从此涤尽内心万滤,留下明净的性灵。


玻心璃语,由上海玻璃博物馆所创的设计品牌。上海玻璃博物馆曾被美国CNN旗下网站评选为中国至不容错过的三个博物馆之一。


玻心璃语能与西方玻璃艺术品牌比试一二,每次新品对外展览,都迅速被藏家收入掌中。几年前的孤品,早已价值不菲。

每一个玻璃艺术品,也总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世间万物的变化,比如雨、比如风、比如夏天里的一阵绿荫,更有体悟日常生活的那种剔透律动。
哪怕仅是往室内一放,都可以将整体空间增添几分艺术气息。

而且玻心璃语的设计创作团队,有追求极致的耐心。
他们秉承求新求变的精神,从理念到模式、从结构到材质、从工艺到细节都不断革新,只为赋予玻璃艺术全新的当代美学内涵。

比如许多人对玻璃存在气泡不能容忍,爱将玻璃仿造得像水晶一样剔透。
而玻心璃语团队则认为:“气泡是玻璃的天性,保留它,是另一种美感。”
他们亲赴捷克,为啜雨杯找来进口水晶玻璃料,用1300°C将它融化后,创作的匠人用一细针,在玻璃表面随着心境去扎刺,似一场情感的表达,在模拟雨水滑落的瞬间释放出来。
当高温褪去,美就凝固了。

又如晴丝提梁壶,单是让缎带状的提梁能贴合指腹,具舒适握持感,团队就研究了数月。
为了诗意还原四季的色彩,团队还找到新西兰的玻璃原料厂商gaffer,寻来矜贵的彩色原料。

四季套杯采用吹制工艺, 匠人们用一根钢管衔接着千度高温的玻璃坯,一口一口往其中吹气,像吹口香糖一样让玻璃变形。

最为关键的杯腹和杯沿,需要匠人高超的技巧,吹制,引型,才做到口部壁薄,壶身如饱满小圆肚,容量更大,茶汤入口时更加舒适。
然后撒入金箔,似乎给杯壁,留下点点斑驳阳光。

在50多度的环境中,这些繁琐工序都像是一场人与玻璃之间的博弈,有汗珠、有热浪、但所有的工序都是一气呵成,就像艺术家创作的一场精彩的行为艺术。
当玻璃蜕变得令人怦然心动时,匠人笑着跟我们说:“各种辛苦,是一种修炼,也是一种宿缘。”

温馨提示:因为玻璃材质烧制过程中千变万化,有自己的语言和轨迹,会走向无限的可能,纹理气泡天成,无法严格控制,因此每件东西的厚度、气泡都是有区别的,但是那又非常自然,皆是无二,送到你手上之物,都是有缘。

这次众筹上新的玻璃器具,共分为四个系列,每一个系列都极具深意巧思,适配不同的心境。
有壶型、有杯组、也有茶仓,气泡浮沉起伏,自在随心,绝无常形。
即使仅仅是用来饮水,都令人深刻体味器物中暗藏之意蕴。


眼前这晴丝提梁壶,有现代的艺术气息,又如一个置身清风中的飘逸君子。
其长颈爽利、圆腹广阔、窄足劲挺,壶口纤巧,形态分明,气韵十足。

名为“晴丝”,是因为壶上的提梁,它曲折飘逸,有如一根被轻风吹拂的丝绸缎带,飞扬恣意。

盈手而握,又贴合指腹,与人亲和,执握、倒水时更增一份稳当可靠。

若肯细看,你还会发现,小小壶钮,竟将星辰浓缩。
壶钮采用「欧泊石」与玻璃结合,经高温烧制,得出奇幻好看的轨迹,随光而闪耀。

泡茶时,水波轻微摇荡,壶内倒映星河流转,清疏摇曳,顿添雅致。

三种颜色可供选择,除了深夜般浓郁深沉的蓝色,有暮色阑珊、烟霭将歇的灰色,也有清透纯净的白色,适合不同品性的雅士选择。


注意:玻璃烧制过程千变万化,纹理气泡天成,无法严格控制,因此每件东西的厚度、气泡都是有区别的,下单时请慎重考虑。

王阳明有句哲理名言:“天地万物不外于心”。若你肯细看,自然万物各有不同风姿,即便是一场夏天的雨。
眼前这啜雨杯套组,就利用玻璃烧制的气泡形态,还原出4种不同形态的雨,一杯一世界。

雾起│下雨前,氤氲水汽凝结在玻璃上,朦胧、梦幻、仿佛轻轻一嗅,鼻腔满满是湿润的新鲜空气。

轻丝│杯壁滑下细细的水线,水珠似坠未坠。犹如浅浅的风溢进门窗,带来混合着青草香的水汽,在玻璃上留下斑驳的水迹。
此时雨下得纤细而柔软,闲情正好。

跳珠│滂沱大雨时,站在窗外,雨水如跳动的大颗珍珠,弹性强,力道足,“大珠小珠落玉盘”,听起来就很畅快淋漓。
若站在远处,雨势太大,放眼望去,天地共色白而透明。只要轰隆一声,一身重担卸下,有决断一切的爽快。

清露│喧闹的大雨褪去,窗上只留濡湿的清露,圆滚滚的,晶莹剔透,此时世界安静无言,独享一方安宁。

注意:玻璃烧制过程千变万化,纹理气泡天成,无法严格控制,因此每件东西的厚度、气泡都是有区别的,下单时请慎重考虑。


眼前这套组杯盏,则是利用水晶玻璃和金银箔,去阐述四季之美。

春之粉樱│春天樱花竞放,这杯盏还原樱花粉色,点点金箔犹如花蕊,靠近似有花香。

夏之绿荫│绿树阴浓夏日长,倒影入杯盏。金粉犹如穿落在树隙的琐碎阳光,明媚却清凉。

秋之棕羽│秋季杯盏,纹理形似棕色树叶,又如候鸟乘风的羽毛,轻轻摇曳,点点凉意拂身,令人心快。

冬之风雪│风雪轻轻将一个杯子送到你我面前,盘旋着淡淡的雪沫,净若冰雪,心无尘俗。

注意:玻璃烧制过程千变万化,纹理气泡天成,无法严格控制,因此每件东西的厚度、气泡都是有区别的,下单时请慎重考虑。

在玻璃日常生产中,气泡是不可存在的错误。而对于眼前这非白萤石茶仓,气泡则是成就它的艺术魅力。
茶仓底部,玻璃宛如清澈又平静的湖水,上则有气泡浮沉聚散,游走于溢光流彩的光影交织中,看似升腾,又好像被永久定格,充满变数的“无常”。

明明是现代艺术设计,又刚好对应上那千古禅意——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茶仓可储存110ml茶叶,仓盖采用黄铜材质,内置胶条,密封性好,不易潮湿。

仓口小巧,倾倒投茶时也不会全部倾洒而出,又不易卡出仓口,取用方便。

小巧之身,仅重200g,出行也便携,随时随地品味茶香。

注意:玻璃烧制过程千变万化,纹理气泡天成,无法严格控制,因此每件东西的厚度、气泡都是有区别的,下单时请慎重考虑。

除了追求美,这些玻璃茶器,更追求实用。
比如晴丝提梁玻璃壶。
市面上很多普通玻璃水壶,容易炸裂。晴丝提梁玻璃壶的壶身、提梁特地找来用于医学实验室的高硼硅3.3玻璃,料性稳定、安全,耐温差性强。

让它可以直接用在电陶炉、电磁炉或明火上煮水候汤,无须担心玻璃炸裂等情况,安全放心。

提梁处经过特别处理,隔热效果佳,每当热水烧开时,不必等待,可以立即手握提梁将热水倒出,让您不必等待,泡出理想中的那泡茶香。

剔透绝美,每次静心候汤,都能透过玻璃小壶,去观赏每一个气泡的起承转合。
面对这般雅物,万千烦扰思虑,都会在玻璃的剔透中,消散而去。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庄子有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器物无声,唯中国文人在品鉴时,把内心的情怀投射其上,方能呈现它的美。

玻璃之物,犹如“凝固的水”,其形如水般变动不拘,其质如玉莹润纯净,无论是自喻,抑或赠友,都是一个深意之礼。
置于茶室,还是书房案桌,它都能为居室空间添彩,来客必赞。
屋外酷日似火,也只需盈手一握,投茶冷泡,轻啜一口足已神清意爽,无惧炎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