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网 - 艺术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雅贼”难防,那些被偷走的艺术品
F.biz | 商业搜索

“雅贼”难防,那些被偷走的艺术品

信息来源:vvvyyy.com   时间: 2022-05-27  浏览次数:14

  就在上个月,随着毕加索的《女人头像》于雅典一小乡村的发现,9 年前那桩希腊国家美术馆艺术品盗窃案终于浮出水面—— 2012 年 1 月,两名贼人故意触发警铃、调虎离山,熟练地取走了包括毕加索《女人头像》、蒙德里安《磨坊》在内共三幅艺术作品,全程不到 10 分钟。

  毕加索,《女人头像》,1939

  据盗贼交代,除了毕加索、蒙德里安的作品外,被他们盗走的另一幅来自意大利画家加西亚的素描已被毁掉,大概是一时心急不得已毁灭证据,便用马桶冲走了这幅作品。

  蒙德里安,《磨坊》,1905

  事实上,在我们回顾近代的艺术品偷盗案时会发现,真实的案件并不会像电影《信条》中演绎的那般烧脑,盗贼们也很少会拥有那令人称绝的黑科技。现实中的这群盗贼们,偷窃高端的名画,往往用着最“朴素”的方式。

  电影《信条》剧照

  01

  梵高

  ——雅贼们的心头好

  如果要排一个“被偷盗作品数量最多”的艺术家名单,梵高绝对名列前茅。

  众所周知,梵高的艺术水平在当时并不为世人所承认,除了弟弟提奥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之外,在旁人眼里梵高不过是一个疯子。时至今日,梵高称得上最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家之一。这不,盗贼们也纷纷盯上了他。

  藏于埃及哈利勒博物馆的《罂粟花》先后两次被盗,第一次是在 1977 年,历经 10 年才被找回。

  2010 年,悲剧再次上演。《罂粟花》第二次于哈利勒博物馆展出时,盗贼直接将画从框中割下盗走。当日,埃及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在警方调取监控查证后,于机场抓获两名意大利嫌疑人,找回了被盗走的《罂粟花》。然而奇怪的是,在消息公布后不久,文化部部长却再次表示“信息有误”,作品实则并未寻回……

  正值舆论四起、猜测纷飞之时,有一媒体称早在1977年《罂粟花》被盗的第二年,一幅相同的画作便出现在伦敦拍卖场上,于是,2010年这幅被盗的《罂粟花》的真伪也难以定夺了。

  梵高,《罂粟花》,1887,埃及文化部发布图片

  1991 年 4 月 14 日,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遭到洗劫,20 件梵高作品被盗走,包括《向日葵》《鸢尾花》《吃土豆的人》……然而,这场悲剧终以喜剧收场,惊天大案因“车胎漏气”而终止。盗贼们不得已放弃这批价值高达数十亿的“财宝”,并吃了牢饭。

  梵高,《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1889,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梵高,《鸢尾花》,1890,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梵高,《吃土豆的人》,1885,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2002 年 12 月,仅过了 10 年,梵高美术馆的《斯海弗宁恩的海景》《离开尼厄嫩教堂》又被盗走。与其说是盗走,不如说是抢走——盗贼们破窗而入,仅用了 3 分多钟,两幅作品就在众目睽睽下消失了。

  直至 2016 年,两幅作品被寻回时已损毁严重,足以想见盗贼抢画之时的粗蛮。好在得益于现代技术的加持,专业人员利用 3D 技术修复了它们,使梵高罕有的海景作品重现世人眼前。

  梵高,《斯海弗宁恩的海景》,1882,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梵高,《离开尼厄嫩教堂》,1884,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肆虐的疫情阻挡了观众看展的脚步,却没能拦住盗画的小偷。2020 年 3 月 30 日,梵高诞辰当天,荷兰拉伦市的辛格拉伦博物馆(Singer Laren)遭入室盗窃,他的名作《纽南春天里的牧师花园》(The Parsonage Garden at Nuenen in Spring)被盗。正值疫情闭馆期间,盗贼采用了相当原始的偷盗方式——破窗、取画、走人……选定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盗窃,真可谓“用心良苦”。

  梵高,《纽南春天里的牧师花园》,1884

  SingerLaren,辛格博物馆

  辛格拉伦博物馆玻璃门被盗窃者砸碎,纽约时报

  02

  事不过三?

  频频被盗的艺术品们

  如果说梵高可以拿下“被偷盗作品最多的艺术家”的头衔,那么哈尔斯《两个微笑的男孩》也称得上是“被偷盗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了。

  2020 年 8 月 26 日,哈尔斯(Frans Hals)《两个微笑的男孩》(Two laughing boys)在荷兰勒尔丹一家私人博物馆 Het Hofje van Aerden 被盗。盗贼选定凌晨 3 时左右下手,撬开了博物馆的后门,带走了这张“逐渐笑不出来的男孩”……而在此之前,该画曾先后于 1988 年和 2011 年两次被盗,命途多舛。

  为何选定私人博物馆盗窃?又为何独在众多藏品中偏选定对它下手?专家分析称,大概是因为“男孩”先前已经两次被盗,所以盗贼认定它价值颇高,且贼人深知私人美术馆安保措施的薄弱。由此足见该盗贼前期调研颇为深入。

  爱德华·蒙克的代表作品——《呐喊》,也曾两次被盗。

  1994 年,一伙盗贼从挪威国家画廊偷走了《呐喊》,10 年后,又有一伙盗贼从蒙克博物馆偷走了《呐喊》……没错,因为蒙克先后共创作了 4 幅《呐喊》,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呐喊”系列多次遭贼

  好在这两幅被盗的《呐喊》都已被警方追回,与其它“兄弟”隔空团聚了。

  左图:蒙克,《呐喊》,1983,挪威国家画廊

  右图:蒙克,《呐喊》,1910,蒙克博物馆

  蒙克,《呐喊》,两幅皆创作于1985年,是LeonBlack的私人收藏

  03

  未能逃过贼手的卢浮宫

  被盗的不只有小型博物馆,举世闻名的卢浮宫也曾将《蒙娜丽莎》弄丢过。罪魁祸首是一名“临时工”。

  1911 年 8 月的一个闭馆日,一名身着工作制服的维护人员佩鲁贾轻车熟路地取走了墙面上的《蒙娜丽莎》,从呼呼大睡的保安大叔身边溜走,全程无人起疑……直到第二日,一名前来卢浮宫临摹的艺术家发现《蒙娜丽莎》不见了,这下大家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时之间,《蒙娜丽莎》被盗事件占据各大头条。

  鉴于佩鲁贾“临时工”的身份,在随后的查证过程中,他侥幸逃过警方的追查。待风波平缓后,佩鲁贾试图售卖《蒙娜丽莎》,不料对方发现了作品的端倪,认出这极可能是当年卢浮宫丢失的原作真品。自此,佩鲁贾被抓获,但他却为自己辩护称是“为了将作品归还意大利”,多方拉锯之下,《蒙娜丽莎》最终还是回到了卢浮宫。

  佩鲁贾

  20 世纪末,卢浮宫又一幅名画被盗——法国风景画家柯罗《塞夫勒的道路》

  柯罗,《塞夫勒的道路》

  周日下午,数百名游客照常进入卢浮宫参观,然而其中混入了一名不法分子,他悄悄地在保险玻璃柜上切了一个洞,用刀将柯罗的风景画从框中割下,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当日下午,一名警卫发现作品不翼而飞。这幅 49 x 34cm 的作品极易携带,于是卢浮宫所有大门关闭,每位参观者都必须接受警方的搜身检查。尽管如此,盗贼还是从警方的眼皮底下溜走了。

  卢浮宫官网有关《塞夫勒的道路》的标注

  作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卢浮宫,其藏品数量非常之庞大,盗贼选择在此下手,一方面是基于藏品的精美,另一方面也是钻了大型藏馆的空子——难免管理纰漏、藏品清点周期长等。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各大藏馆的数据库已经趋于完善。在人脸识别等高科技的支持下,相信在未来,艺术品也会愈发安全。艺术是分享与欣赏,希望美可以永远停留在公众的视野里。

  ————

  ?本文为 Cc 主义 独家版权所有,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号ccfoundation

  侵权必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

  ————

  -End-

  

陶斯祺,爱欲,刺痛与危险

  

  想免费看展的点这里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艺术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