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线游走于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
碎布头之间
匀称细密的针脚
巧妙的构思
和谐的色彩搭配
交织出“母亲的香气”
这是见素抱朴的拼布艺术
也是金媛善的拼布人生
拼布,是一种将裁剪成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布片按照设计者意图进行连接缝合的工艺,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装饰方式,常被用于服饰和家居用品。
金媛善是谁?

有人称她为“中国拼布第一人”,还有人称她为“色彩大师”;
她曾获“中国色彩事业推动奖”,被评为“非凡时尚人物”;
她数次出国参加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作品被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她是中国流行色协会拼布色彩与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首席专家,数十年如一日执着于拼布艺术的研究和创作;
头衔与荣耀无数,金媛善却说:“拼布创作对我而言就像是呼吸一样自然,它是我的最爱、我的生活、我的全部。”

01
?缘 起?
金媛善是朝鲜族人,母亲是一名裁缝,幼时的她常在母亲跟前玩各种布头,母亲偶尔也会用剩下的碎布片给她制作一些简易的玩具,这是金媛善与拼布艺术最早的联系。

真正着手去做拼布,是在一次人生变故之后——上世纪70年代,金媛善的丈夫被确诊为癌症,彼时,金媛善刚结婚半年,她的天空,一下子灰暗了起来。
金媛善想起了朝鲜族制作包袱皮用的拼布工艺,她想为自己的丈夫做一床拼布被子,既是一种祈福,也能通过做针线缓解内心的痛苦和烦恼。

“在五彩布头的世界中,我用一针一线倾诉喜怒哀乐和人生感悟。”在人生的艰难岁月里,拼布成了金媛善最大的精神支柱,就这样,她走进了拼布艺术的世界。
爱人去世后,金媛善去了贵州、四川、云南等地,考察学习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拼布技艺,作品《百花争艳》便是受苗族堆绣技艺的影响制作完成的。

《百花争艳》获得中国流行色协会
“色彩中国2017”中国传统工艺色彩大奖(拼布类)
这件《百花争艳》共有349朵太阳花,采用叠花、平针、倒三针、撩针等技艺,用了7万多块丝绸布块,历时7年才制作完成。

这是金媛善制作的第一个大幅的拼布作品,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意识到不是自己选择了拼布,而是拼布选择了自己。

《百花齐放》
做好一件事的背后,是一生的坚持不懈,是专注求真,是责任与热爱,也是自我的不断超越。
02
?爱与期盼?
针随心走,金媛善的一针一线,都浸润着自己对家人的爱与期盼。
她给丈夫做了《琴瑟和鸣》,是在爱人病魔缠身时最美的祈愿;
她耗时一年,一天一片,为孙女缝制了一床由344片彩布拼成的《姹紫嫣红》;

《姹紫蔫红》

《姹紫蔫红》局部
她给儿子儿媳缝制爱的棉被,给孙子孙女缝制满是祝福的“百天衣”。

孙子的“百天衣”
她将自己的一生都藏在了五彩的布和线中,用五彩的线讲述自己琐粹细密而充满爱意的情思。
03
?在路上?
“拼布是我的全部热爱和整个人生。”金媛善从不吝啬表达自己对于拼布艺术的情感,在金媛善看来,拼布艺术是美的艺术、爱的艺术、技的艺术,是一种针与线在五彩布里传情的艺术,拼布的过程,是一个付出爱的过程,也是一个修行的过程。

很多人称金媛善为“色彩大师”,因为她的配色,永远都那么舒服。但在金媛善看来,拼布作品的色彩表达,其实是自己的情感表达。

“有一次在耶鲁大学讲课,一个教授问我拼布和色彩有什么关系,我跟他说:拼布和色彩没有关系,色彩和心情有关系,拼布只是把我的心情表达了出来。”金媛善说。

《天外天》

《虹》

《念想》
数十年如一日,金媛善一直走在拼布的路上,除了自己制作,她还开了拼布工作室,2020年8月,金媛善受邀来到青岛,走进小学校园,进行拼布艺术教育,“将拼布艺术推广得更远、让更多人重拾对传统文化、古法技艺的信仰”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
“拼布是一种文化遗产,也叫母亲的艺术,它是无止境的,作品风格也会随着制作者的心态变化而变化,就像来了青岛看见大海以后,我的拼布风格也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