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这一年,一条不仅继续深耕对艺术和设计领域的持续报道,还成立了专门的艺术频道。
我们发现,无论是城市中不断涌现出的各类艺术空间,还是我们的用户对于艺术品的需求,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艺术,这一曾经被认为和大众生活存在距离的领域,正在逐渐变得“亲民”起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家不再仅仅满足于去画廊和美术馆中观看艺术,而是希望自己的真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和艺术的“联动”。艺术可以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在生活空间中,并成为与日常连结的桥梁。
在去年的上海西岸艺博会上,我们也留意到一个新现象:

越来越多的美学空间中,都会出现艺术品的身影;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会在空间中放置艺术品,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沉浸式体验。
这些现象,都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艺术,其实已经慢慢渗入当代的文化消费场景中,越来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一条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帮助艺术家、设计师们破圈,将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专业知识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向大众传播的目的。


左右滑动,查看纪录片海报
和我们有着同样初心的《解构艺术,进化生活》纪录片,也在新年到来之际推出了第二季。
在上一季中,被誉为“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师”杨明洁和在 Zaha Hadid Architects 设计工作室供职的国际顶尖设计师 Leonid Krykhtin,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讲述和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

这一次,纪录片的拍摄团队有幸请到了另外两位大咖:HBA 集团的执行董事合伙人李鹰以及德国 TFA 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 Thomas Fritzsche,出镜讲述他们的设计人生。

十多分钟的影片,不仅浓缩了顶尖设计师们过去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将他们创作背后的设计理念娓娓道来。
更重要的是,以解构艺术的方式,还原了设计的本真之处,并启发我们对「艺术如何融入空间」这一命题进行思考。
“设计不是随机灵感的迸发,
要能帮助人们享受更好的生活。”
▲?点击视频,收看李鹰背后的故事
在全球酒店室内行业常年排名第一的设计公司 HBA 做到执行董事合伙人的李鹰,身上仍然有着孩童般的较真。

2003 年,他从美国弗吉尼亚州联邦大学拿到艺术硕士学位后便加入 HBA 旧金山办公室,从最基础的设计师开始,一路成长为国际室内设计行业的领袖。
他至今记得,90 年代自己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读大四时,一位外教老师在课上说过的话。

“做设计不应该只是一个随机灵感的迸发,设计要像做数学题一样,提出专业、严密的解决方案,帮助更多人享受更好的生活。”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李鹰愈发觉得,这才是设计的真谛。它是一种指导现实的方法论,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实用主义。
“你设计出来的东西舒服不舒服,能不能解决大家的痛点,才是最根本的。”在李鹰看来,一个合格的家居空间,功能性与颜值都是同等重要的。

此次为?FAENZA法恩莎打造的联名空间——《太空休眠》,便是他设计理念的最佳体现。
他从科幻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低温休眠舱”中获得灵感,将卫浴空间打造成科幻感、失重感、时空感兼具的太空休眠舱,让身处其中的人不仅可以放松洗浴身体,更能感受到心灵的洗涤和灵魂的治愈。

电影中能够为使用者赋能的休眠舱,在李鹰巧手打造的空间中也有着同样功效。
他将浴缸和一些水龙头紧贴内壁、颠倒放置,模拟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通过镜面、万花筒原理打造视错觉,设置指针造型带给人仿佛穿梭于时空隧道般的真实体验。
如此大胆而又极富想象力的设计,带来的是身心的全方位放松以及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思考。

过去二十多年在设计领域的深耕,让李鹰觉得:纵使设计永远无法达到完美无缺的状态,但作为设计师,仍要在过程中做得好一点、更好一点,不断接近完美。
就如同他小时候许下的愿望那样:像达芬奇那样去尝试、去经历,永不停歇。
“好的建筑是低调的背景,
保护我们的肉体,激发我们的灵魂。”
▲?点击视频,收看 Thomas Fritzsche 背后的故事
德国建筑师 Thomas Fritzsche,已经在中国生活了 16 年。现在的他是 TFA 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亦是深入践行极简主义设计理念的资深设计师。

他的建筑启蒙,源于十几岁时一次打篮球的经历。那时的他,是家乡篮球队的一名运动员,因为常年参加各种比赛,Thomas 见过各种各样的体育馆。
“一般来说,德国的体育馆都建得四四方方的,唯独有一次,我在一个圆形体育馆打比赛,观众们围坐在一个大圆圈内,欢呼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传来,那种被掌声包围的感觉好极了,此前我从未感受过如此热烈的气氛。”

回到家后的 Thomas,当即拿了一张 A4 纸,研究起圆形体育馆的结构:它是如何运作的?建筑师怎么想到将它设计成圆形?一个又一个疑问,在他心中埋藏下观念的种子,等到他自己成为建筑设计师,也将这一理念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极简主义大师 Mies van der Rohe 的名言?Less is more,是 Thomas Fritzsche 坚守至今的职业信条。

在他看来,建筑是保护人的肉体、激发人的灵魂的低调背景。它不应喧宾夺主,只有撇下所有不必要的一切,打造最大程度地简约,才能让设计出的建筑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像男士的纯黑西装,外观简约,却志存高远。”
每当 Thomas 开始设计一栋建筑,他的脑中总是浮现出那些震撼人心的经典之作。建筑无法隐藏,也无法像 App 那样迭代升级,它一旦被创造,就要在那里矗立几十年之久。

“One idea, one project.”无论接手怎样的项目,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都贯穿始终,此次为?FAENZA法恩莎打造的联名空间《星象 STARS》亦是如此。
初次踏足这一空间,会给人一种宛如在逛博物馆般的感受。浴缸、水槽、瓷砖……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物品,被放置于一种纯黑色的背景中,恰似天上的繁星。

“坚持一切简约,是为了突出展品本身的美。”简单的几何形状、简洁的色彩,在 Thomas 的巧妙组合下,形成高级而不会过时的室内空间。
身处这一空间,会感觉到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的 inner peace。“我们通过理智的思考去做减法”,设计并非追求宏大的理念,当务之急是让人们在空间中感受到疗愈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作为建筑师,Thomas 相信:建筑是一种公共艺术,它的运行规律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无处不在,而又力量无穷。
◆
无论是重温两位设计师在事业上的坚守,还是观赏他们所打造出的独特艺术生活空间,我最深的感受莫过于:他们是在艺术和普通人的生活之间建构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而成为家居空间中一点一滴的细节。它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审美和选择。
创立于 1999 年的国际家居生活品牌?FAENZA法恩莎,同样主张以艺术缔造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拍摄《解构艺术,进化生活》的纪录片,还是邀请设计师们进行联名空间的创作,FAENZA法恩莎始终坚持“一半艺术、一半生活”的品牌理念,将艺术生活的高端人居空间理念,传递给更多对生活有品位、有追求的受众。
在未来,FAENZA法恩莎会继续从生活中挖掘灵感,设计出更多兼具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优质产品。
探索艺术与空间的更多可能性,让艺术回归生活,亦让美好生活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推广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